说起恐怖电影的经典,怎能不提那部传奇《电锯惊魂》系列?令人难忘的是,系列第一部其实开场并没有太多血腥元素。反而是后续续集逐渐把血腥和暴力推向极致,各种天马行空的陷阱设计让人目不暇接。《电锯惊魂4》首映时更是突破了R级的界限,开场的尸检画面生动震撼,随后情节不断加码,残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。喜欢极限暴力的观众,或许会被加长版/未分级版更吸引,但即使是原版,也足够让人大呼过瘾。
武打迷们或许不会忘记《力王》,这部被誉为史上最怪异、最血腥的武术电影之一,几乎全片都在监狱里展开。主角被困重重包围,逼不得已与敌人展开血战,每一场打斗都愈发野蛮残酷。或许正因电影的夸张和卡通风格,暴力反而被削弱了一些冲击力,使其勉强获得了R级。飞溅的鲜血、肢解的画面尽管血腥,却带着黑色幽默的意味,整体调性异乎寻常地轻松。
2013年,费德里科·阿尔瓦雷斯导演了《鬼玩人:黑皮书》,这部作品成为该系列中最暴力的一部。尽管萨姆·雷米的原版《鬼玩人》风格不同且年代久远,但其80年代初上映时已被视作非常激进的恐怖片。新作试图营造同样令人震撼的效果,但面对当代观众的“容忍度”,尺度似乎更大了些。整部电影围绕恶魔附身展开,混合了恐怖与疯狂的元素,剧情虽极端,却在边缘游走,巧妙地保持了R级评级,延展了故事的暴力表现而不至于被定为NC-17。
说到宗教题材,《耶稣受难记》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耶稣生命最后阶段的苦难,画面震撼且残酷。有人觉得过于血腥,但正是这种直白,让观众更深刻体会到钉十字架的残酷与痛苦。作为一部宗教电影,其R级评级也许获得了部分宽容——毕竟如果讲述的是其他人物类似遭遇,很可能会被评为NC-17。这并非批评,而是强调《耶稣受难记》因为宗教背景获得了特殊待遇。
对比之下,次年上映的《人皮客栈》同样拿到R级评级,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。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其他内容,纯粹是一部残酷至极的酷刑影片,讲述一群美国游客被绑架后遭受惨无人道的折磨和杀害。虽有未分级的导演剪辑版,但影院版也因暴力场面被定为R级,显然低估了影片暴力的极端程度。《人皮客栈》不仅令人作呕、毫无创意,且纯粹为了挑衅而存在,却成功获得R级,实属罕见。
马丁·斯科塞斯的《赌场》也让人感觉异常压抑。虽然他对黑暗人物和暴力故事驾轻就熟,但《赌场》在血腥、残酷程度上远胜前作《好家伙》,时长之长也让暴力表现更加冗长且细致。电影中有个极端场景——一个人头被老虎钳碾碎——虽然最终被剪掉,但其他暴力画面同样震撼。美国电影协会批准《赌场》以R级上映,多少令人意外,毕竟这是一部充满血腥和粗俗语言的长片。
《突袭2》为了勉强获得R级评级,被剪掉了约5秒暴力镜头,但整体内容依然震撼且残酷。无论你看的是完整版还是限制级版本,都会感到疲惫甚至恶心。相比第一部,《突袭2》不但场面更大、更血腥,堪称导演加雷思·埃文斯职业生涯的高峰。电影充满了各种近乎夸张却极具冲击力的屠杀场景,令观众感受到真实的痛苦,比起《力王》的类似镜头,更具震撼力。
和《突袭2》一样,续集《怒火攻心:高压电》在疯狂程度上更进一步。原版《怒火攻心》本身已十分疯狂,而第二部主角Chev Chelios为了维持心脏运作,不断自我电击,踏上一场疯狂刺激的冒险。电影充斥着无休止的暴力、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以及粗俗幽默。虽然观影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恶心,但同时也会被那股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所吸引。
说起经典动作系列,兰博的首部电影《第一滴血》其实更像是一部情感深刻的剧情片,讲述了一位战争创伤老兵沦为逃亡者的故事。但续集动作元素逐渐加码,尤其到了第四部《兰博》,直接变成了毫不留情的血腥屠杀。影片中各种残酷打斗和杀戮场面大量出现,直白而野蛮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部肆意血腥的动作片却依然获得了R级评级,官方对“强烈的血腥暴力”和“可怕画面”的描述显得有些轻描淡写。
总的来说,R级电影的范围相当宽泛,有时暴力和血腥程度让人质疑为何没被归为更高的NC-17评级,特别是像《人皮客栈》《电锯惊魂4》和《突袭2》这样的影片,尺度之大令人咋舌。它们各自用不同方式挑战了观众的底线,既令人不适,也往往带来独特的电影体验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