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纱徐落:女性视角的沙特纪行

面纱徐落:女性视角的沙特纪行

穿罩袍的女游客。(图片来自作者)

我以为她说着一口纯正的英文,必是“海归”了。问起来才知道,她是欧拉本地人,英文也在当地学校修习。谈起女性就业,她说,过去主要是机关和教师岗,现在机会多了,包括服务业。

我在沙特见到的本地女游客,多穿长袍、带头巾,其中黑衣者居多。仔细观察后才发现,蒙面黑纱由固定的帽子和面罩组成,非常稳定,穿戴方便,远不像我事先准备、反复演练的头巾需要别来围去。

在赤日炎炎的伊克玛山谷里,我看着导游随风飘飘的黑面罩,感慨地说:“太热了,我带头巾就是为了防晒。”

她欢快地附和,“我也是呀!”双眼成弯月,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沙特黑纱女的笑靥。

习俗如磐

麦地那过去和麦加一样,对访问者管规严格,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。直到最近一两年,沙特政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颁布新政,麦地那已拆除公路上的禁止标志,非穆斯林也可自由进入城区。

但宗教学者影响力很大,教法对此仍不认同,现实中常有争议。按导游建议,如果举止穿戴都尊重习俗,非穆斯林游客在清真寺外参观是可以的(实际上,沙特所有清真寺本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)。

麦地那城比我想象得要大得多。随着拥挤的车流涌入,马路两旁高楼林立,人头攒动,俨然进入一座拥挤的大城市中心;又过了很久,才见到楼丛中远远露出先知寺的宣礼塔。

麦地那先知寺的广场上人山人海,有的坐在地毯上歇息,准备礼拜。(图片来自作者)

滚滚人流中半数是女性。她们通常与家人或同性结伴而来,都是清一色长袍,多为黑袍,但也有米色和彩色印花长袍;头巾则差别很大,黑色与米色居多,而色泽鲜艳者也不少,可称五颜六色了。

男人们其实衣着随意,长袍和短装都有。相形之下,一些肩披鲜艳围巾的女子旅行团格外抢眼。

有趣的是,这里鲜见蒙面者。后来认识的导游Z君说,伊斯兰教义要求女性戴头巾,但并不要求黑纱蒙面。蒙面习俗来源于早年间的沙漠生活的需要,也与部落间常年征战、一旦敌人闯入男女显得面貌莫辨有关。久而久之,蒙面从习俗成了“规矩”。

落差

在沙特十天旅行,感触颇多。实在是落差很大。

我此行前曾多方询问,到了沙特穿什么?多数回答指向随便怎么穿,说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。我有些不放心,还是准备了长袍和围巾,短衫也以素色为主。如果说在吉达,普通长衣长裤尚且不是问题,女性在麦地那是必须穿长袍、戴头巾,我没有看到一个例外。

麦地那先知寺一带警察很多。尽管已有开放外国旅游者进入城区的政策,但按照我接触的几个导游的说法,许多人不了解这个政策,警察也不知道,“搞不好还是会抓人(指非穆斯林)”。

我带了两三件长袍,包括米色、蓝色和黑色。征求意见,导游沉吟一下说,“要穿深色的。”果然,我对了。

在沙特北部,从欧拉到哈德勒,女性旅游者如果不想过于特异独行,仍以着传统服装为宜。只有到了利雅德,街头的外国人形成了一定规模,长袍便不必了。

在旅游设施的意义上,沙特也充满对比,“后发优势”处处可见。在欧拉一带参观古墓和岩刻景区,每个接待处都修建讲究,布局精心,还设了带光影设备的展览区,景区道路也通畅平整,有观光专车有序行驶在各个景点。我们居住的酒店设在山谷之中,巨石环绕,别墅散落,温水泳池,电动自行车,颇有野奢之趣。

设在山谷之中的酒店,巨石环绕。(图片来自作者)

更不消说吉达海上清真寺附近的游艇码头之时尚,利亚德国王塔的名牌商店之密集,还有国王科技大学(KAUST)核心实验室(Core Lab)的科研设备之先进。

在利亚德市郊德拉耶纳(Diriyah)老王宫景区,我看到游客中心门前竟专设代客泊车服务,那种周到可与美国纽约顶尖的Bergdorf Goodman百货商店媲美;景区的街头巷尾,服务人员无论男女,都会热情地用英文打招呼,脸上挂着灿烂的笑;这里的女服务员,穿的是和古建筑相似的浅褐色服装,而且绝不会蒙脸。

开脸

百闻不如一见。一见之后,沙特对我已不复往昔的神秘。不过,那些蒙面黑纱女,在各种现代化公共场所无处不见的黑影,仍然不断撞击我的内心。什么时候,沙特女性才会掀开面纱来面对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呢?

沙特阿拉伯文化中心图书馆内,参观者多是沙特当地人,女性一律黑纱蒙面。(图片来自作者)

同属阿拉伯世界,开放多年的阿曼就不一样。从首都到外地的旅游景点,在社会习俗的感受上没有落差。

一日下午,我们在阿曼中部的尼兹古城堡攀爬,达至塔顶,正遇到一群黑衣女孩相互嬉笑打闹。身着黑衣的她们,很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,毫无疏离之感。

阿曼导游阿德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过六年,中文流利。他把阿拉伯女性不带面纱称为“开脸”。

他说,在他的家乡苏尔,许多农村妇女至今还遵循阿拉伯习俗蒙着面纱,不过一旦去了大城市,就不再蒙面。他的妻子在马斯科特的阿曼电信工作,上班必须是开脸的。我在阿曼首都的商场酒店出出进进,也鲜见蒙面女。

阿德觉得,沙特女子“太可怜了”。阿曼的女孩可以独自到国外留学,但沙特女孩是不行的,必须有哥哥或是弟弟“监护”。他在中国有个沙特同学,就说他不想学中文,主要是为了陪妹妹。

顺便说,海湾国家的青年出国留学,通过考试被录取后可领取本国政府补贴。阿德在中国时,一个月拿15000元。据他所知,沙特和阿联酋的补贴还要多一倍。

……

本文为节选,请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订阅后可直接读

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🎊 相关推荐

所有人都在等它“诈尸”!最希望复活的21部经典美剧
世界上毒性最强的10种动物 动物毒性排名前十 剧毒动物大盘点→MAIGOO生活榜
计组第七章 指令系统
365信誉线上

计组第七章 指令系统

📅 08-18 👀 6584